欢迎访问新利(中国)官网

手机版

|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华天OA登录 泛微OA登录
行业动态

深度剖析:环保企业战略转型背后的底层逻辑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5日 08:40 作者:E20研究院 固废产业研究中心 点击数:

来源:E20研究院 固废产业研究中心



近年来,地方财政压力增加、大中城市焚烧产能趋于饱和……,环保行业行进到商业模式亟需变革的关键节点。立足新发展阶段,环保企业破局之道在何处?笔者希望借此文与大家共同探索环保企业战略转型的尝试及背后的底层逻辑。

近年来,地方财政压力增加、大中城市焚烧产能趋于饱和……,环保行业行进到商业模式亟需变革的关键节点。立足新发展阶段,环保企业破局之道在何处?笔者希望借此文与大家共同探索环保企业战略转型的尝试及背后的底层逻辑。

我国环境治理领域外部环境的变化

1、经济下行,地方财政压力加大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围绕土地出让和开发所产生的“土地财政”。当前国际疫情反复和局势动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土地财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在当前环境下也略显疲惫。根据财政部官方的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受到房地产市场到顶收缩的影响大幅度下降,全国范围的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仅完成23622亿元,同比大幅度下降了31.4%。另一方面,因退税减税等叠加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收入大幅减少,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凸显。究其根源是过渡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遭受了严重挑战,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客观现实下,土地财政过于单一且不可持续,收支不平衡之后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环保行业具有较强的市政公共服务属性,政府支付是环保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据E20研究院统计,“十三五”以来固废十大影响力入围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问题愈加突出,其中政府的付费能力、付费意愿及优先级的调整,增加了此类企业应收账款不断增加的风险。资金回笼较慢,长久势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导致财务风险增加(详见文章:薛涛之固废年度盘点:技术创新突破的几个陷阱和成功九式)。


图片1.png


图 1 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

2、大中城市焚烧产能逐渐趋于饱和,县域地区成为主战场

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我国大中城市垃圾焚烧产能也逐渐趋于饱和。截至2021年初,全国累计在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为619座,焚烧处理能力共计66万吨/日。生活垃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80万吨/日左右,焚烧厂将超过800座。据E20研究院数据研究中心最新统计,“十四五”期间新增生活垃圾焚烧规模为8.29万吨/日,合计焚烧总产能已接近75万吨/日,形成了以焚烧为主的终端处置格局。2022年上半年,垃圾焚烧市场新增项目出现数、量齐降,共计释放27个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每月平均中标4.5个,项目平均规模约867吨/日。在大中城市焚烧处理能力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未来数年垃圾焚烧项目中标的平均单体规模将仍有下行空间。新增项目多分布在县级或三四线小城市,县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出现快速突起的趋势(详见文章:增量放缓 县级项目突起!详解2022上半年垃圾焚烧市场)。“十四五”期间,垃圾焚烧仍是固废处理的核心板块,在告别大中城市高速增长的同时,业界企业也将更多地思考如何根据行业发展态势发掘机会、寻找路径,进行全方位的升级转型。

3、补贴退坡已成定局,持续提质增效成为垃圾焚烧厂的必由之路

《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不同地区中央补贴资金“央地分担”规则,推动新开工项目有序竞争配置,生物质发电补贴中央分担部分逐年调整并有序退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东部地区燃煤基础电价整体高于西部地区,中央分担部分数额较小,而西部地区国补完全退出可能对项目的稳定运营带来一定挑战。按照标杆电价的组成分析,全国中央补贴金额退坡幅度整体介于0.097~0.2905元/千瓦时,对项目收益影响介于27.16~81.34元/吨。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进场垃圾热值有一定的增加,吨发电量也相应增加。E20研究院粗略测算,假定垃圾分类后吨发电量提高100千瓦时,所对冲的补贴退坡范围介于26.0~45.3元/吨,仍无法完全覆盖国补退出后项目的合理盈利。因此,垃圾焚烧厂应聚焦“精细化”管控、“智慧化”升级,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垃圾焚烧发电厂粗放运行方式中的不足,持续提质增效(详细参见:【深度】垃圾焚烧“六化”发展之精细化管控与智能化升级)。

路在何方?新形势下环保企业的破局之道

1、开展以“焚烧+”为核心的横纵业务一体化

在“无废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市场新机遇,打造“焚烧+”终端固废处置模式,以垃圾焚烧为立足点,实施横向、纵向产业链延伸。横向利用协同处置优势实现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市政污泥、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及大件等垃圾协同处置;纵向扩展垃圾分类、清扫转运及中转站等环卫一体化模式,提升企业整体处理规模和盈利能力。固废治理具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天然属性,以垃圾焚烧为核心的固废产业园模式在此背景下将大有作为。


图片2.png 

图 2 横纵业务一体化示意图(图片来源:瀚蓝环境2021年报)

2、布局海外市场,走向国际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在近三十年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总体上形成了以“焚烧为主,填埋兜底的终端处理格局。机械炉排炉是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主流炉型,近年来焚烧技术发展迅猛,引进吸收或自主研发焚烧炉产品,主要技术有光大环境、重庆三峰、上海康恒、天楹环保等。

当下国内垃圾焚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焚烧国产化设备日益成熟,垃圾焚烧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部分有实力的环境服务企业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发展路径,开展国际化经营,拓展国际市场。据E20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光大环境、重庆三峰、绿色动力、北京控股、浙能锦江、中国天楹、云南水务……等固废领先企业相继获得海外订单,也开拓了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国际市场,对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有利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国家生活垃圾处置水平仍相对落后,大量未清运垃圾处于无序堆放状态,安全填埋处于不断推进阶段,这样的代际差将在该海外区域提供较大的垃圾焚烧处理市场。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曾表示,经过多年的吸收改进,中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生活垃圾处置的安全和减量需求,并得到国际认可。同时生活垃圾成份的接近,使得国产的垃圾焚烧技术更加适应东南亚的使用需求,而不仅仅是性价比的优势。


图片3.png 

图 3 部分环保企业海外业务布局汇总

(数据来源:申港证券及各公司年报)

3、绿色低碳成主基调,布局新兴产业是未来方向

2020年9月,中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力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E20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环保企业纷纷通过转型新赛道和业务扩展打开二次成长曲线。据观察目前主要涉及清洁能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材料及氢能等方面探索,业务布局紧密契合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1) 清洁能源是现代能源结构的主力,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发力和技术的不断升级,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利用水平、产业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42.5%,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2.8、2.5、3.4、0.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图片4.png

作为碳减排的重要举措,我国可再生能源将加快步入跃升发展新阶段,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加速替代,成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导力量。《“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截止到2020年底,总装机容量为5.35亿千瓦,距离2030的12亿千瓦的目标相距甚远。在此长期规划下,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市场空间将快速释放,相关投资也将持续加大。

 

图 5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及远期规划

面对如此巨大的缺口,国内环保企业如龙净环保引入战略投资者布局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中国天楹布局重力储能、圣元环保布局海上风电等,纷纷寻找战略合作者力求在清洁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经过长期发展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持续进步、竞争力不断提升,正处于平价上网的历史性拐点,迎来成本优势凸显的重大机遇,将全面进入无补贴平价甚至低价市场化发展新时期。清洁能源代表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是减排温室气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是未来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主力军。环保企业在低碳减排初期布局清洁能源业务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将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循环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助力碳中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凭借强大的创造力以及看似取之不尽的资源,实现了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全球化市场和供应链的进一步升级,“用完即废”的线性经济模式带来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越来越引人担忧,全球气候、资源短缺加剧等大量社会和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改变传统“原材料-生产-利用-其它垃圾”的线性过程,摆脱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相脱钩,材料产品尽可能达到使用期限被有效回收利用,从而构建循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图片5.png 

图 6 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图片来源:资源再生白皮书)

日前,《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其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低碳原料替代、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机电产品再制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方面。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在此背景下,工业领域的To B市场将释放更多的投资机会,相关细分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十四五”以来,环保企业布局循环利用产业链的消息频现,资源循环利用成为环保企业转型的新方向。以旺能环境布局橡胶回收资源化利用、中国天楹开展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为代表。以隽诺环保为代表系统解决方案商的在废旧轮胎回收、拆解、破碎方面已取得相关技术攻关,实现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的采访时曾指出,环保企业掘金“资源化”赛道,需要关心的重点在于如何将“资源化”做通。“只有在产业链中嵌入比较深的时候,才能够找到价值奇点”(详细参见:环保行业掀起并购整合潮龙头企业乘势跨界新能源)。

(3) 新能源材料贮存量不足,回收利用迎机遇。目前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大政方针已定。我国一些主要资源(镍、钴、锂等)对外依存度高,供需矛盾突出,通过资源回收利用是解决当下问题的主要举措。对于新能源材料资源化细分领域存在较大的技术壁垒,目前自动拆解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尚不健全,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扶持该细分领域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据观察目前关于新能源材料的相关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以宁德时代、比亚迪、蔚来为代表的电池生产类和整车销售类企业和以旺能环境为代表的传统环保类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销售企业由于国家大力推行生产者责任制,相关主体关于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部分原因出于政策要求或引导。该类参与主体由于建立了完善的零售网点和分销体系,在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建设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环保类参与主体来说,建立稳定可靠的废旧电池回收体系是保证项目稳定运营的前提,如旺能环境依托美欣达集团废弃车拆解产能,打通锂电回收的上下游渠道。因此,环保类企业承担着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职能,在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也将贡献一份力量。

(4) 国家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助力能源转型升级。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主要方向。2022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印发,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规划》指出,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据相关机构测算,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将大幅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从目前不足16%提升至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需从目前的34%提升至90%左右。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龙净环保与战略投资者紫金矿业签订了“氨-氢”能源“零碳”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依托各自的优势,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氨-氢能源转换技术项目的技术研发、示范及推广。圣元环保设立氢能研究院,推动固态储氢材料的应用及推广以及氢能储能的产业化发展。

在利用废弃物制氢是固废资源化产品高附加值利用的一项重要探索,成为现代绿氢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欧洲、美国、日本等地突然流行垃圾制取氢气,这是一种比绿氢更环保的方式,在获得垃圾处理服务费的基础上可额外增加收益。我国部分省份在垃圾制氢方面已纷纷开始探索。202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支持氢源保障技术创新和应用试点。合理布局电解水制氢规模,提高绿色氢能比例,构建低碳、经济的绿色氢能供应体系。探索利用垃圾沼气、污水污泥等生物质制氢,研究在阿苏卫循环经济园区等开展垃圾制氢的可行性,促进本市可再生能源高效循环利用。瀚蓝环境公告2022年内将在佛山南海建设一个设计规模年产约2200吨氢气的制氢项目。利用现有能源、固废等产业的协同进行创新,将餐厨处理、制沼气、沼气及富氢气体制氢、加氢服务、环卫及收运车氢能化运营等产业和环节打通,形成可复制的氢气制、加、用一体化模式,促进产业协同发展、资源综合利用。

总体来看,我国氢能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管理规范、成本控制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相关市场主体可提前探索。

小结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战略转型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焚烧行业增速放缓,国补退坡和地方政府支付能力下降等现实因素倒逼企业拓展新业务。一方面,构建以“焚烧+”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为城市提供一体化终端处理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发展路径,开展国际化经营,拓展国际市场。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绿色低碳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抢占“双碳”市场是中长期战略转型的确定方向。清洁能源、循环利用、氢能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符合国家规划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转型也意味着市场服务主体由以To G为主转向TO G、TO B相结合,也对环保企业的商业模式、组织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割线.png

本文所引用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旨在供读者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者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谢谢。


首页 | 新利·体育 | 新闻中心 | 业务及产品 | 业绩案例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6 © www.ourphalia.com 新利(中国) 工信部备案:桂ICP备08102005号-2

友情链接: 一体化提升泵站 一体化预制泵站 厢式隔膜压滤机 双螺杆挤出机 环保认证 废水处理
0771-4514660